深圳纵横集团有限公司
shenzhen zongheng group co,ltd
一、美国
美国1934年《对外贸易区法案》明确了自贸区的功能和定义。总体来说,美国对自贸区的管理体制分两级:第一级是联邦政府的全国性宏观决策调控、监督和协商机构,包括美国自贸区委员会、美国海关总署、全国自贸区协会和州与地方自贸区的管理机构;第二级是自贸区区内经济管理体系,主要由自贸区的承办者、主管者和经营者组成。美国的自贸区主要分为两类,即主区(general-purpose zone)和分区(subzone),其中,主区一般被认为是有多种用途的区域,而分区则是有特定用途的区域,多由一个公司在区域内生产、经营。
美国自贸区的经济政策主要有四大特点:(1)相对于其他地区有更强的开放性。自贸区不受国内关税的影响,区内产业商品全面对外开放,货物流通自由,商品可自由出入境。(2)更大的自由度,具体来说,不限制经营的方式;金融自由,包括外汇兑换自由、资金出入和转移自由、资金投资自由、国民平等待遇等。(3)更宽松便捷的监管环境。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退至自由贸易区和国内市场的通道口。行政限制降至最低,手续简化到最简程度。(4)更多优惠政策。如关税豁免;所得税和其他税收的减免;信贷放宽;资本和利润的自由汇出;开放内销市场,允许区内企业的产品内销2/3等。
1979年成立的纽约港第49号自贸区是全美260个对外贸易区中最大的。纽约港在区内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具体内容包括:放宽或取消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减少或取消对银行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允许更广泛的业务交叉;允许更多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新金融市场的设立;放宽对外国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限制及对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减少外汇管制。
二、香港
香港自由贸易港比较特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将沿海港口城市规划为自贸港,独立于国家关税之外,以特殊经济优惠,允许外国商品自由免税进出口贸易。但是,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实施于全香港。目前,香港是全球公认最自由的贸易区,也是全球最大的自贸港,它资金流通顺畅,运营效率高,信息传递快,法制监管体系严密健全,金融体系稳定,吸引了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香港自贸港的政策体系主要分为三大块:完全不干预政策;直接干预政策;和临时性干预政策。和金融相关方面,一般情况下,政府完全不干预外汇自由兑换;对关键金融活动采取直接干预;对特殊非常态金融问题采取临时干预政策。
完全不干预外汇自由兑换。作为自贸港,香港的外汇管制一直较为宽松。在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香港曾存在两个外汇市场,一个是官价外汇市场,另一个是自由外汇市场。1973年,香港正式取消外汇管制,使得原有的两个外汇市场合并为统一的完全开放的外汇市场,实现港币和外币的自由兑换。1982年以前,香港对外币和港币的存款均收利息税15%,但从1982年2月25日之后,香港对外币存款取消利息税,鼓励外币流入。1983年,香港又免除了港币的存款利息税。1984年,香港撤消了对黄金的进口禁令,使黄金在香港能够完全自由进出口,自由买卖,这使得香港迅速发展为世界重要的黄金市场。
另外在香港,开办和经营金融企业相对自由,没有对外资银行的特殊限制,使得金融机构在香港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基本上所有国际大银行在香港都设有分行,香港50%以上的银行业务属于国际性交易,涉及全球近百个国家。
关键金融活动直接干预,能有效地抑制金融投机和控制金融风险。香港对金融市场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建立港元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指定发钞银行及控制发钞银行的发钞行为、推行“金融三级制”等方面。
特殊、非常态金融问题采取临时干预。临时性干预政策是香港政府维护香港经济规范运行的辅助性政策手段,主要用于经济金融中的特殊、非常态问题。一旦经济金融运行回复正常后,这些临时性的干预政策便会被收回,以确保经济金融的市场化发展。临时性干预政策措施包括动用外汇管理基金干预金融市场、按揭率管制等。
三、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类似于香港的自贸区,目前共有约700家金融机构,其中400家具有资产管理的资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共有800家上市公司,其中40%来自境外。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主体为新加坡金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它同时有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金融混业监管两大职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建国之初,金融业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新加坡实业的发展。如今,金融业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一个支柱产业,新加坡也成为亚太地区最成熟的金融市场之一。
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75年的利率市场化,在1978年取消外汇管制,之后允许外国银行进入新加坡。这些举措使新加坡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亚洲美元市场。然而,新加坡意识到如果不对外资银行施加任何干涉的话会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动,从而影响本国经济。于是新加坡实行对外资银行颁发差别化的执照,确保外资银行在本地存款和支付体系方面的市场份额不超过50%,也同时保证本地银行有一定生存发展的空间。
新加坡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联合评为全球第四大最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在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全球金融中心排行的指标一共六个:一是商业环境,包括法律和廉政。二是人力资源。三是便捷和稳定的税收政策。四是商誉,即可信赖的商业文化习惯。五是基础设施。六是市场准入。新加坡在各项的得分都十分靠前。比如,新加坡的公司税率只有17%,处于亚洲各国最低的水平。其优惠的税收政策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二大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市场。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审批十分便捷,只需要6天就可以完成所有手续。此外,新加坡的移民法对金融和商业人才有很多优惠。新加坡还与多家知名大学签订了金融创新的合作协议。